俄罗斯这片寒冷辽阔的土地,可真是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。
托尔斯泰撑起了俄罗斯文学的宽广天地,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自平民,更像是专攻文学的深处,这哥俩给俄罗斯文学开辟了两条大路。
在政坛上,这两个标志性人物一直熠熠生辉:一个是拥有全球视角的列宁,另一个是以国家为重的掌舵人,被誉为“慈父”的斯大林。
不像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写书的人,大家就算不认同他们的政治立场,对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是拍手叫好。
可一说到那些搞政治的领头人,情况立马就变得复杂多了,争议也跟着冒出来。
特别是现在俄国的总统普京,大家一提起他,见识还真是挺到位,分析也算讲得头头是道。至于评价嘛,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样,说法也是五花八门。
普京的评价
2016年1月21日,普京直接点名批评了列宁1918年主导制定的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》里一条跟民族问题相关的核心法律条款。
这项规定允许各加盟共和国自愿参与苏维埃联盟,同时也赋予它们自主选择离开的权利。
普京认为宪法里这条规定,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这就像是在本来就不太稳固的“俄罗斯”上放了颗定时炸弹,彻底毁掉了国家未来的发展,让俄罗斯从一个一流强国沦为如今这副半死不活的状态。
要说,这可不是普京一时冲动随口一说,而是经过他反复权衡后的慎重表态。
接下来接受采访时,普京还是坚持了这个说法。
像有一回在俄罗斯专门办的总统专访中,普京聊到俄罗斯历史、说起列宁的贡献时,话里头又提到:“对于他(也就是列宁)在我们历史里的作用,我觉得,他更像是一名革命家,不是那种政治家。”
革命者多半把信仰摆第一位,心里只揣着自己的理想;而到了政治家,更关心的是俄罗斯以后咋发展。
这话一听就明白,列宁明显带着更多理想主义色彩,不像现实主义那般,毕竟这也只是普京个人的意见嘛。
接着,普京在聊到具体事情的时候,还提到:
普京提到,列宁当年的决定,让俄国的国家体制比联邦制还更加松散一筹,有点儿像美利坚合众国那种邦联结构。他把各个民族和特定地区绑到一块儿,这么一来,这些加盟共和国就有了退出苏联的权利……这一点,他说是国家构建里头的大问题,完全算得上是根上的失误。
普京后来又在2019年12月10日,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。
提到斯大林的时候,普京说话就显得客气了不少,还特意指出:斯大林并不认同列宁推行的“民族自决”政策,对那样的组织架构也不买账。
斯大林还专门写过一篇讲自治的文章,可没啥用处,到头来还是没能改变啥。
为了树立“慈父”的形象,斯大林接受好莱坞知名导演奥利佛·斯通采访时,当着主持人的面,特地拿丘吉尔举例,说“慈父”是伟大的政治人物,还强调“慈父”是时代孕育出来的,西方没必要一味把他黑成妖魔。
顺便插一句哈,普京的爷爷斯皮里顿·伊万诺维奇,之前还给列宁、斯大林掌过勺,做过他们的厨子。
咋说呢,普京在当年的职业路上,爷爷有这段历史,说不定在政审那会儿,让他进克格勃的时候还真帮了不少忙。
要说普京咋想的吧,他对斯大林这“慈父”明显比列宁要顺眼得多。
说到这让人抓耳挠腮的“民族问题”,老实说,啥时候都有争议,答案真没个定数,归根到底还得看掌权的人立场在哪头。
列宁和“慈父”的分歧
苏联刚成立那会儿,国家高层可得担起责任,对宪法里头每一条款都小心翼翼地斟酌,对国家政体咋选也得心里门儿清。
其实啊,那个时期跟“慈父”走的正好相反,几个已经摆在那儿并且手里都攥着很大自主权的成员国家,凑在一块儿组了个政治联盟,这不,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苏联嘛。
可列宁就不这么看,他对“慈父”的想法很有意见,直接指出这是不切实际的,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认知。
列宁提出来,说新苏联应该是俄罗斯、乌克兰、白俄罗斯、南高加索联邦这四个主力一起搭伙成立的。
这些国家都能享有一样的权利,也有权利说不干,随时能退出苏联。
列宁是从全人类的幸福和自由这个高度考虑问题的。因为俄国长期以来确实对少数民族有打压的情况,他才坚持提倡“民族自决”,希望用这个原则来保障各加盟共和国的利益。
列宁一贯坚持各民族要拧成一股绳,他也专门讲明这样做就是要让新的联盟更牢靠。而斯大林看问题的位置嘛,更偏向俄罗斯国家本身,和无产阶级立场多少有点不一样。
所以“慈父”更多展现出的是作为俄罗斯政治家的一面,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。
讲“民族自决”跟苏联解体挂钩,关系其实没那么大。
1991年3月17日,就在苏联解体前夕,苏联搞了一次全民公投,想听听老百姓的意见。在这次投票里,参与的选民有八成,其中有76.4%的人选择支持苏联继续存在。
这么一说啊,就算当时苏联已经快四分五裂了,各加盟共和国那些民族、那些老百姓也没拿“能自己加入或退出”这条宪法规定当借口寻思单飞,反倒是更愿意待在苏联这片“屋檐”下。
既是这样,那苏联到底咋会无视百姓的想法,硬生生把国家拆了呢?
这事儿主要还是得归功于“亡国之君”戈尔巴乔夫和那帮“乱臣贼子”叶利钦。
那会儿,叶利钦这位俄罗斯苏维埃主席,直接就放话说俄罗斯宪法比苏联宪法厉害,头一次大大咧咧地驳了苏联宪法的面子。
接下来,戈尔巴乔夫也凑了把热闹,在《新联盟条约》里直接写明,哪一个共和国的宪法说了算,都要压过苏联宪法一头。
当官的和老百姓越来越脱节,这就很明显地反映出来苏联后来散伙,背后有个大问题就是上头的人慢慢变味了,只想着自己捞好处,根本就没顾百姓的日子有多难。
光想着捞点小便宜,把特权用来给自个儿谋福利,压根儿忘了啥才是正事,不再琢磨着怎么提升生产效率、把生产方式搞上去。
普京之所以批评列宁提出来的“民族自决”原则,基本上还是因为俄罗斯国内分裂力量闹得有点过分,加上跟乌克兰的领土问题也是一桩麻烦事。
上面说的其实主要指的是俄罗斯境内的车臣势力,苏联一解体,这边就爆发了好几回大规模的武装冲突。
克里米亚到底归谁,这事儿啊,还得追溯到赫鲁晓夫那会儿找找根子。
那会儿,赫鲁晓夫就那么一拍脑门,冲着眼前的局势,压根没往后头多想,顺手把克里米亚分到了乌克兰那边,说是为了让乌克兰的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点,还打着无产阶级一家亲的旗号。
赫鲁晓夫其实就是乌克兰人,他把那块又肥沃又关键的克里米亚划拉给乌克兰,多少也带了点小九九在里面,说他没点小心思,那还真不太像话。
这样看来,赫鲁晓夫这点能力也就那样,根本算不上什么合格的政治人物,干活的时候还把自己的情绪掺和进去,显得挺不像回事的。
所以说,真正埋下隐患的人其实是赫鲁晓夫,他这一手可够逗的。列宁倒是一直鼓吹“民族自决”,可他可没琢磨过把地盘送人的幺蛾子。
历史评价的现实性
在沙皇被枪杀这事上,普京对列宁是有点意见的。他批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镇压手段过于残忍,连小孩和女人都没放过。
说句实话,这件事确实发生过,只不过列宁本人其实提前并不晓得,也压根没发过要处决沙皇的命令。
这其实算是前线的人自己决定干的,咋说呢,列宁作为上头领头的,确实得负点责任。
还得琢磨一下当时的背景,俄国那阵儿一直都有“皇权主义”这根老骨头,大家迷信沙皇不是一天两天了,老百姓里面也有不少糊里糊涂的保皇派站队。
想让这个群体的观念转个弯,哪有啥捷径,一下子是办不到的。
前线的红军兄弟们心里头其实很悬着,他们怕要是沙皇真被白军捞去了,闹不好就成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那一出。就凭沙皇还有那么点号召力,说不定能拉拢一帮势力过来和红军掰手腕,这对新政权站稳脚跟挺不妙的,说白了,这也是红军没啥办法才做的紧张应对。
历史本身就像是定格在那里的老照片,不过大家对它的理解可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普京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嘛,随着岁月推移和当下局势的转换,也不是一直一个调调。
刚踏进新世纪那会儿,2002年,普京一边夸“慈父”在卫国战争里立下的汗马功劳,一边又批评他脾气太硬,太专断,不愿听旁人劝。
克里米亚风波一出来,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格局一下子全变样了,普京为了稳住国内的大伙儿,又把“慈父”这个强硬形象搬了出来撑场面。
他直言,之前外界确实对他有点夸大其词,有点过头了,还强调那些搞妖魔化的,实则就是在抹黑现在的俄罗斯。
普京将对斯大林的评价提升到和国家相等的位置,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,也是顺应了俄罗斯百姓的想法。
2017年6月26号,俄罗斯主流报纸都刊登了“列瓦达中心”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:有38%的俄罗斯人在被问到“历史上俄罗斯最伟大人物是谁”时,把斯大林排在了第一,“俄国良心”普希金排第二,列宁则排在了第三位。
你想想看,苏联刚散伙那阵子,斯大林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也就8%认可率。难怪大家常说,“历史这玩意,说到底还是现在人说了算”。
眼下俄国和西方越闹越僵,估摸着不少人会越来越看重斯大林,说不定还能把他捧到跟彼得大帝一个水平。
哪个民族不敬自己的英雄?都差不多噻。正如碑上那句话说的,“历史的风儿,总有一天会把他墓前的杂物一扫而空。”
这一辈子啊,列宁算是给苏联留下了一把硬气的镰刀,斯大林呢,又给这国家添了把双刃的锤子,可谓是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。
对俄罗斯来说,斯大林比起列宁还要厉害一点;放在全球这个大盘子里,列宁的影响力可压得住场子,那份分量真不是随便谁能比得了,担得起“人类的导师”这个名号。
广升网-优秀炒股配资门户-配资软件-炒股配资合法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